時間:2017-09-19 10:56來源:藍天飛行翻譯公司 作者:民航翻譯 點擊:次
|
1)鄰近的云向不同方向大范圍移動 2)煙柱的切變并向不同方向飄散 3)在颮線前的滾軸云 4)受強烈的地面陣風影響的樹、旗幟等 5)機場周圍的風袋指示不同的風向風速 6)對流云下部被下沖氣流吹起的揚塵 7)颮線前被陣風吹起的揚塵 8)雨幡,特別是與對流云同時出現 9)伴隨著持續的波型莢狀云 10)漏斗云 11)龍卷風 如果發現存在上述現象,飛行員就必須考慮風切變存在的可能性。 d)飛行員報告 飛行員的報告是獲得風切變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例如:“浦東塔臺,東方726,五邊500英尺遭遇中度風切變,速度損失20海里。”“PUDONG Tower, CES726, Experiencing moderate wind shear at 500ft at final, Speed loss 20kts”。 e)機載氣象雷達 機載氣象雷達是探測對流不安全天氣的有效工具。飛行員應當合理使用氣象雷達功能,細致正確地調節雷達角度,來作為規避危險天氣的有效工具。 雷達上顯示的與對流云有關的強降水可能預示著微下擊暴流。但沒有強回波并不代表天氣條件是安全的。潛在的危險的干燥微下擊暴流在雷達上可能只有微弱的回波。 氣象雷達使用中需要重視的另一點是雷達波能量的衰減。強降水會減弱雷達波的穿透能力,使得雷達無法探測到完整的惡劣天氣。在終端區域,可以利用地面回波的比照來判斷是否有雷達波減弱現象。調低雷達天線角度,使得雷達顯示出地面回波,強降水天氣會使得其背后的地面回波無法顯示出來,這個缺失地面回波的陰影區域可能預示著更強更大面積的降水天氣,飛行員應該避開這種區域飛行。 氣象雷達的顛簸探測功能能為飛行員提供額外的信息。進離場時,如果在中等高度上(例如4500米(15000英尺)-6000米(20000英尺))的對流云系統存在顛簸,且濕度很低(溫度露點差大),則很有可能存在微下擊暴流。 6.4.2 避開已知的風切變 避開嚴重風切變和微下擊暴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即使先進的運輸類飛機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無法對抗微下擊暴流和嚴重風切變。甚至不太強烈的風切變也曾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通常微下擊暴流會在10-20分鐘內消散,因此延遲起飛或等待是上策。 模擬機訓練對于風切變的識別和改出有很大幫助。但飛行員需要深刻認識到現實中各種因素(如顛簸、噪音、儀表誤差等等)會大大增加風切變改出難度;另外由于模擬機動態系統的局限性, 模擬效果與現實不盡相同;甚至存在完全無法改出的風切變,總而言之,不能存在任何僥幸心理。 然而,至今為止沒有通用量化標準來幫助飛行員決策,下表中的評估信息僅供參考: 表6.1 風切變可能性 微下擊暴流風切變可能性 觀察現象 風切變可能性等級 預計航跡附近的對流性天氣 局部的強風(塔臺告知的或者可見的揚塵,螺旋狀浮塵,類似龍卷風現象等等) 高 強烈降水(可見強降水或雷達顯示的強降水區域,紅色回波區域,反射波衰減造成的陰影區域) 高 陣雨 中 閃電 中 雨幡 中 中度以上顛簸 中 溫度露點差介于17—28℃ 中 機載風切變探測系統警告 高 飛行員報告IAS變化量 15kts或以上 高 小于15kts 中 LLAWS探測 風的變化量 20kts或以上 高 小于20kts 中 預報的對流天氣 低 注:上表中的參考適用于機場附近的飛行運行(從起飛落地點5公里范圍內且低于1000英尺)。跡象越多,風切變可能性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