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30 14:36來源:藍天飛行翻譯公司 作者:民航翻譯 點擊:次
|
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0.124 or greater is installed. 首先,針對最小尾流間隔標準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對尾渦的形成和消散的機理以及尾流對飛行安全造成的影響作了詳細的分析,認為當跟進的后機縱向進入前機形成的尾渦流場的中心區時所造成的滾轉運動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值得重點加以研究。
其次,對目前實行的幾種不同的尾流間隔標準(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標準、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標準以及英國航空管理局CAA的標準)進行了仔細的比較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尾流間隔標準應當共同遵循的幾條準則和一種改進的機型尾流分類標準。
然后通過引入滾轉比例系數簡化了對危險遭遇程度衡量的分析,建立了尾流間隔的基本數學模型,包括尾流危險遭遇的基本模型和簡單的尾渦消散模型;并給出了在給定的時間間隔下前后機發生危險遭遇的概率值的計算方法。
最后,應用所建立的理論模型,結合相關的統計數據,對不同機型的尾流分類進行了計算和評估;發現在目前常用的機型當中,除去波音757之外,其他的各類機型的尾流分類雖然較為保守,但仍然是相當合理的。
由前面的分析和計算可以看出,尾流危險遭遇模型、尾渦消散模型可以從理論上比較好的描述前后機尾流遭遇過程中的相互作用關系,可以給出在固定間隔下前后機發生危險遭遇的概率值,并且可以用來評價在同一概率水平條件下各機型的尾流分類是否合理;但是另一方面,從現有的模型中還無法確定絕對的危險遭遇概率界限,從而合理的修改尾流間隔標準,對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同時,模型中的參數的確定卻相當困難,如滾轉比例系數f,尾渦的消散率n,各機型的尾渦渦核半徑 等等,需要大量的飛行試驗和實地測量數據,由于國內相關方面的數據非常缺乏,在前面的算例中都是參考FAA的統計數據,取其較為保守的數值,以至可能影響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國內的民航交通管理部門和有關的科研機構應當要非常重視各種統計數據的采集和處理,這樣經過理論分析和實際統計數據的分析相結合,其結果才可以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和需要。
第三篇
空中交通間隔碰撞危險的評估方法研究
第一章 緒 論
1.1 本篇研究的背景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航空運輸在整個交通運輸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空域資源的有限性,飛行量的大幅增長使得飛行沖突愈加嚴重,這不僅限制了航班量的增加,對現有航班造成了許多延誤,也使得飛行在航線上的飛機之間的碰撞危險沖突大大增加。
為了防止飛機發生危險接近甚至碰撞,國際民航組織(ICAO)對飛機的橫向、縱向、和垂直間隔做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涉及VFR(目視飛行)、IFR(儀表飛行)、機場區域飛行、航線飛行、進離場飛行和使用二次雷達的監視飛行等。然而在現實中,違反這些規定的現象也不少見,當然這其中有儀器儀表精度問題,氣象和航線數據不準問題,也有管制員和飛行員人為指揮差錯和操作失誤等問題。但后果卻不尋常,輕則造成危險接近,重則造成兩機相撞。面對這些實際問題,科研人員多年來試圖從理論上研究飛機的安全性,從理論的角度來為這些人為的間隔規定提供理論依據,以求對那些不合理的間隔規定進行改善,這就是間隔標準的安全評估問題。
因此,要保障空域的安全性,就必須對空域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在間隔標準對空域安全影響評估的過程中,需要對由間隔標準造成的碰撞危險進行分析,本論文的工作就是對碰撞危險的建模、量化和評估方法進行研究。
1.2 國內外研究的概況
國外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關于對縮小間隔標準的空域所作的安全評估研究工作。最著名的就是英國的P.G.Reich針對平行航路系統在縱向、側向、垂直方向分別進行了碰撞危險建模,并在1966-1968年期間在導航雜志上出版了“關于間隔標準的空中交通系統分析I、II、III ,文中對相鄰航線飛機之間的單個碰撞危險建立了數學模型。Reich模型主要適用于計算碰撞危險和間隔之間的關系。
1964年北大西洋NAT地區的側向間隔為120海里,縱向間隔為15分鐘,FL290以下垂直間隔1000英尺,FL290以上垂直間隔為2000英尺。作為空域容量增加的結果,當時有人提出將側向間隔縮小至90海里,以提高航路系統經濟性和可用性,但由于沒有實施碰撞危險安全分析而缺乏可信度,該建議未被采納。1965年,國際民航組織ICAO設立了北大西洋規劃小組NATSPG(the North Atlantic System Planning Group),專門從事實施縮小側向間隔標準安全評估決策流程的分析。NATSPG小組,采用了Reich碰撞危險模型最初始的分析和建模工作,并在NAT地區采集大量數據作為模型的輸入參數,因為北大西洋空域航線基本符合Reich模型所局限的平行航路條件。NATSPG小組對Reich模型進行了發展,并根據導航精度、間隔標準、交通密度和飛機的幾何尺寸在發展后的Reich碰撞危險模型基礎上計算出了每107飛行小時整個空域會發生的碰撞危險次數。NATSPG小組同時還根據以往飛行的經驗提出了一個最大可接受的安全等級 TLS(Target level of safety):0.15-0.4次碰撞危險/107飛行小時,并將所計算出的縮小側向間隔碰撞危險結果1.0次碰撞危險/107飛行小時與TLS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建議實施90海里側向間隔標準是不安全的,該項提議不能被采納。
1982年2月,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準備在歐洲FL290以上將垂直間隔標準從2000英尺縮小至1000英尺。為了對飛行在航線上的飛機保持其垂直間隔的性能進行估計,FAA垂直間隔項目技術中心分別對10個相互獨立的區域雷達數據進行了研究,并借鑒Reich模型和北大西洋空域碰撞危險模型,建立了評估垂直間隔的碰撞危險仿真模型。該模型包含專門的計算機仿真程序,可以根據飛行計劃和跟蹤雷達數據對不同間隔標準環境下飛機的飛行運動信息進行仿真,并將數據作為碰撞模型的輸入參數。FAA指出,相鄰航線上的飛機,在其同時喪失水平間隔的情況下,如果這兩架飛機相對保持垂直導航性能較好,是構不成碰撞危險的,因此必須對典型和非典型兩種情況下的垂直導航性能進行研究。典型導航性能描述了在導航系統正常工作時,出現的常見小位移誤差;非典型導航性能是因導航系統故障或人為失誤引起的,并可導致與正確位置出現較大偏差。
|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