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06 21:19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中國通航
|
李佐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它是‘體制試點’,而不是叫‘公園試點’。也就是說,(試點)是針對體制的,是針對‘多頭管理’的現狀,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用創新煥發效率。” 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地區擁有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區域,從部門看,橫跨水利、國土、環保多個職能部門;從行政看,又涉及多個地區的省級、市級、區縣行政管理的交叉。如何對三江源地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動刀”將是一個重要課題,足以帶來很多可以復制推廣的經驗。 青海瑪多縣成為青海探索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一個縮影。通過“大部門制改革”,生態歸管委會,其他社會管理歸地方政府,權責明晰,縣級部門精簡了25%。 “通過對3個園區所涉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目前縣政府組成部門由原來的20個左右統一精簡為15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說,“通過一年的試點工作,三江源國家公園整合了園區范圍內原屬各自然保護區及各縣的森林公安力量,打破區域和條塊分割,實現垂直統一管理,原來是‘九龍治水’,一些破壞生態的行為,該立案的沒立案,該查處的沒落實。如今,涉及山、水、林、草、湖的一切違法行為、犯罪案件都由我們統一管理,垂直打擊。” “多頭管理,就意味著不同的條塊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是歸口給林業部門,地質公園又歸口給國土部門,此外還有環保部門、農業部門等多個部門被涉及,但因為這些區域往往在區位上相互重疊,就容易造成管理中相互制約、缺乏統一協調的混亂局面。”中國農科院農經所副研究員郭靜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就導致權責不明、效率低下,客觀上容易造成生態區域保護難,出了問題難有擔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