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06 10:17來源:中國通航網 作者:通航網
|
二 是引進生產。合作生產能夠快速引進成熟產品,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學習國際先進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提升自己的研制生產水平。中航工業通飛與美國賽斯納飛 機公司合作,采取了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合作生產的方式,引進成熟產品投放市場。2012年,珠海中航賽斯納飛機公司、石家莊中航賽斯納飛機公司合資經營相繼 簽約。2013年12月18日,雙方舉行了中美合資賽斯納208B飛機下線交付儀式,合資公司當年成立,當年交付飛機。目前,中美合資生產的賽斯納 208B飛機已經成為我國通用航空多用途飛機市場的主要機型之一。2013年,珠海生產基地加快組建合資公司的步伐,首批獎狀公務機于2014年珠海航展 期間交付用戶。 三是聯合研制。聯合研制既能發揮自身已有的技術水平,又能通過國際合作 提升自己的能力。中航工業通飛在國際并購和合作生產的基礎上,與國際先進機構聯合研發,開展風險合作。2015年7月與法國飛鯨控股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 議,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面向全球交通運輸市場,開展重載飛艇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目前,浮空飛行器的發展已明確納入中航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是中航工業通飛戰略發展方向之一。“十三五”期間,中航工業通飛將通過實施“三步走”戰略,在國內打造唯一的大型浮空飛行器產業基地:一是通過國際合作, 研制生產60噸級的重載飛艇,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開展銷售與服務;二是創造條件發展載人飛艇,滿足國內航空旅游等市場需求,形成產業規模;三是鞏固發展系留 氣球等優勢項目,拓展特種用途的市場空間,完善浮空飛行器產品譜系。此外,中航工業通飛正在探索與國際先進機構進行合作,聯合研制先進公務機,占領通用航 空的高端市場。 通過國際合作,中航工業通飛不僅在通用航空器的研發制造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企業管理和經營理念上也取得長足的進步,顯著提升了自身的能力,迅速躍入通用飛機制造的全球第一梯隊,實現彎道超車。
自主研發,邁向產業發展高端 先進技術和自主產品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通用航空制造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發展的核心能力要通過自我掌握的先進技術和產品來體現。國務院《關 于促 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新能源飛機、輕型公務機、民用直升機、多用途固定翼飛機、專業級無人機以及配套發動機、機 載系統等研制應用。中航工業黨組《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決定》提出, 到2020年,具備研發制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實力的通用航空主流產品的能力。通航制造業收入挑戰100億元,交付通航產品占全球新增市場份額20% 左右,占國內新增市場份額40%左右。作為中航工業發展通用航空的主要責任主體,中航工業通飛要自覺堅定使命擔當,不斷提升我國通用航空自主創新能力,實 現通用航空發展的戰略目標。 中航工業通飛重組成立以來,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已經進行了 持續的探索。由中航通飛華北公司和中航工業特飛所聯合研制的海鷗300飛機,是我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型水陸兩棲飛機,填補了5噸級以下輕型水陸兩 棲飛機的空白,提供了一種用途廣泛、性能先進、適應性強的輕型水陸兩棲飛機。5 座單發渦槳輕型公務機領世AG300是中航工業通飛根據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發展的需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發的第一款輕型公務機,該機全部采用碳纖維 復合材料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速度快、安全舒適、經濟性好等特點,主要針對私人飛行和公務機運營商應用。中航工業通飛、中航工業哈飛與黑龍江省共 同出資,組建了中航工業哈爾濱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專業化開展運12、運12F系列飛機的生產制造、國內外銷售和客戶服務等工作,提高運12系列飛機的 市場占有率。
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三個大飛機”之一,也是當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中航工業通飛的標志性 產 品,既是國家意志,也是創新精神的體現。AG600飛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是我國森林滅火、應急救援和海洋資源開發、權益維護的重要裝備。今年7月 23日,AG600已經實現總裝下線。在AG600飛機的研制中,匯聚了全國的研制力量,進行了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 AG600飛機研制按照“主承制商-供應商”的“大協作”模式,中航工業通飛作為責任主體,中航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中航通飛華 南公司作為飛機主承制單位,充分調動中航工業集團乃至全國資源參與型號研制,舉全國之力,開展項目研制工作,打造民機產業“生命共同體”。據統 計,AG600全機共有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近120萬個標準件,98%的結構及系統零件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783項機載成品,其中90%以上 為國內供應商提供;國內共有20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十余所高校的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項目研制。 我們要落實國務院的 戰略部署和集團黨組《決定》,加大通用航空產品研發力度,成熟產品系列化擴大市場、在研產品產業化進入市場、新研產品商業化奔向市場。在 成熟產品中,要加強小鷹500、運5B、運12系列、西銳SR系列等的改進改型,拓展產品的應用范圍,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在研產品中,要 加快愿景SF50、領世AG300、海鷗300等的適航取證步伐,深化國際合作,推動賽斯納208B、獎狀XLS+等引進生產飛機的國產化工作。新研產品 中,要創新研制理念,以我為主、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并舉,重點推動雙發渦槳飛機、重載飛艇等重大項目取得商業成功,適時開展高端公務 機研制。針對6噸/9座以下通用飛機,特別是3噸/6座以下新型號的研制,探索混合所有制、股權激勵等模式,調動多方力量,創新體制機制,實現技術成功和 商業成功。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5-10年的努力,持續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航空器的研發制造能力,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解決方案提供商。 兩翼齊飛,以運營服務為推手 航空制造和運營服務是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兩翼”,只有“兩翼齊飛”,通用航空產業才能真正實現騰飛。通用航空作為一種生產工具,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 展。 通用航空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激活旅游、商務等多種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通用航空作為一種消費產品,能夠服務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 加快制造業發展的同時,我們要大力拓展通勤航空、航空旅游、愛飛客綜合體、航空俱樂部、航空文化創意等相關業務,創新通用航空產業形態,塑造商業模式,延 伸產業鏈條,引領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我們要發揮傳統通航作業的優勢,在現有業務的基礎 上,與國家應急救援、執法、氣象、勘察、旅游、石油、電力等方面加強合作,不斷擴大作業規模,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國家、行業用戶主要提供商和運營支持服務 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我國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老少邊窮地區缺少航空一直是人民群眾的心頭之痛,也是地方政府的關注重 點。中航工業通飛與內蒙古政府合作,成立內蒙古通用航空公司,通過試點,逐步在內蒙全境發展通勤航空,開展以小機型、小機場、小航線、低成本為特點的航空 服務,解決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通過不斷拓展空間和加大密度,逐步在內蒙實現“縣縣通、及時達”的通勤航空發展模式。新疆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大部分呈 大分散、小聚集的形態,可達性差,嚴重制約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們對新疆的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進行了分析,提出“通用航空+旅游+x”的發展模式,進行通 用航空產業援疆,促進新疆經濟全面發展。在成熟運營的基礎上,內蒙和新疆的模式,將向其他地區復制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