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26 09:28來源:未知 作者:通航網
|
國辦發〔2016〕38號文件出臺后,中航工業黨組高度重視,立即組織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文件精神,開展了多次研討和座談會,認真研究和梳理發展思路, 制定下發了集團公司黨組《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決定》,就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和服務社會力量,推動通航產業發展明確了思路和任務。 通航產業是一個社會化的產業,必須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振興發展。作為軍工央企,中航工業將站在中央和國家的高度,著眼通航產業大局和長遠,摒棄傳統軍 工的封閉思維、本位主義,樹立開放思維、共享思維、合作思維,在發展中勇挑重擔,不壟斷排外、搞小圈子,和全社會力量一道共同推動發展。 因此,中航工業將以市場需求為牽引,重點發展公務機和面向國家級、行業級用戶的通航產品;對于6噸/9座以下通用飛機、3噸以下直升機的發展,交由相關 直屬單位自主決策,并鼓勵其通過非現金入股、技術支援、咨詢服務等形式參與地方、社會投資者發展通航產品;在其余通航制造、運營和服務環節,積極發揮優勢 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和推動發展。 這些年中航工業也是這樣做的。我們整合內部資源組建了專業化的通飛公司,負責通用 飛機的研制和運營;組建專業化的直升機公司,承擔民用直升機研制生產任務,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備的通用航空科研生產和維護保障體系,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通航產 品譜系,為在通航產業發展中承擔更多責任打下了基礎。 其次,以開放的思維發展通航制造業。 經過多年積累,中航工業具備了較強的航空產業實力,不僅軍機發展迅速,民機也實現了較快發展,如“新舟”飛機實現系列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運-12系列飛機大量在國內外市場運營,運-12F獲美國FAA適航取證。這些都為發展通航制造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下一步,中航工業將發揮自身優勢,主動開放合作,承擔起發展通航制造業的主責。 一是不斷吸收國外先進能力和經驗為我所用。這方面中航工業已有探索,早在2011年就收購了美國西銳飛機公司,不僅提升了通用飛機的設計制造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西銳飛機在國外成熟市場的銷售,積累了通航支持服務的經驗,可以在將來運用到國內。 二是加強與國內外先進企業開展合作。比如中航工業與空客直升機公司聯合研制AC352/H175直升機,與美國漢勝合作研發APU,與GE、賽峰、霍尼 韋爾等國際著名廠商開展多個配套項目對等合作,有效提升了研發制造能力。后續將圍繞通航產業發展,按照對等合作模式,在更多項目和產品上加大合作力度。 三是全面放開通航制造產業鏈。在全球范圍選擇具有競爭力的配套產品供應商,構建優秀的供應商體系,形成開放融合的發展局面。通過進一步開放發展,推動中航工業成熟產品系列化擴大市場、在研產品產業化進入市場、新研產品商業化奔向市場,全面促進國內通航產業大發展。 再次,解放思想發展通航運營產業。當前,我國通航產業尚處在產業發展初期,在機場建設、運營維護等配套建設方面都還不完善,通用飛機進入家庭還有待時日,產業培育需要通用航空公司來運營和帶動。 多年來,中航工業依托旗下國內最大的通航運營公司中國飛龍公司,積極探索通航運營的模式和經驗,并在2008年組建成立幸福航空公司,負責運營國產支線飛機,以此拉動國產民用飛機制造能力的提升。后續中航工業將以服務通航制造為目標,依托現有優勢,整合能力資源,服務國內通航運營產業發展。 一是整合組建通航運營控股公司。按照“控制不控股、推動不盲動、管住不管死、放開不放任”的原則運營,以技術、品牌、少量資金等入股,不謀求最大股份, 除保留諸如優先采購國產飛機等重大戰略事項的表決權外,不干預日常經營事務,交由專業團隊發展壯大。通航公司所采購的國產飛機不局限于中航工業,只要是適 銷對路的其它國產飛機,都優先采購運營,推動發展。 二是大力加強與地方合作開展通航運營。聯合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在優勢區域協同發展航空俱樂部、短途運輸、航空旅游、水上航線等新興業務。目前,中航工業已經與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珠海、南昌等多地聯合開展通航運營業務項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后續將加大合作力度。 三是全力支持和參與國內通航產業發展項目。把推動國內通航產業發展作為己任,對行業新進入者提供通航產品、技術支持、商業咨詢、人員培訓、維修托管等系統解決方案,如在四川與捷克航空企業合作生產2座級輕型飛機,服務四川自貢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四是積極參與各地通航產業規劃布局、通航園區及通航機場規劃建設和運營。如中航工業藍天模擬飛行中心、中航工業通飛“愛飛客”積極參與重慶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運營等,這些項目中航工業都不控股、不深耕,主要提供資源和能力支持,服務推動其加快發展。 記者:我國通用航空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市場需求相比仍有較大距離。在培育市場,構建標準方面,中航工業取得了哪些進展?還有哪些規劃? 譚瑞松:首先,構建完全市場化的體制機制。 通用航空產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完全競爭性的產業,在國外已經高度成熟,國內的競爭也日漸激烈。 中航工業在通航產業發展上,將遵循市場化規律,建立市場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活力潛力。 一是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放中航工業通飛資本結構,實施增資擴股,公開面向社會募集現金出資認購,實現股權多元化;針對通航制造以外的運營及相關“雙創”項目,全面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如中航工業通飛以“金股制”模式創立了深圳“愛飛客”品牌創意產品有限公司。 二是內部建立市場化的運行機制。支持通航企業創新管理模式,打造符合業務發展需要的管理架構,鼓勵管理層、技術骨干參股,實施市場化的薪酬體系。 三是全面拓展投融資渠道。中航工業將出資發起,同時吸引外部資金投入,建立100億元規模的通航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企業自籌資金開展項目研發相關支出可視為“企業利潤”,列入對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考核。 四是開放引進和培養專業化人才。積極引進國際優秀設計人才,聚集社會力量打造市場化銷售團隊,強化產品客戶服務團隊建設,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為全國通航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其次,參與支持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建設。 目前我國通航產業發展在低空空域管理、行業標準、政策法規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國家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政策等對通用航空發展的支持也還不夠;一些行業和技術標準也不能適應發展需要,不利于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中航工業將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對國內外通航產業發展規律、產業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的研究,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交流匯報,積極承擔相關任 務,為完善通用航空產業政策建言獻策;支持和推動行業協會和組織建設,鼓勵中航工業所屬企業及專家積極參與行業協會,參與到政府主導的行業和技術標準制定 中去,為完善技術標準和政策法規做貢獻。 譚瑞松:男,漢族,博士。1983年起先后在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公司擔任 多項職務,2004年4月起任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2004年9月至2008年7月任中航二集團副總經理。2008年7月至 2012年3月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2012年3月至今,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