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22 20:37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航空
|
一直以來,通用航空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少,被認為是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一個瓶頸。如今,各地建設如火如荼的同時,利好政策也隨之而來。 5月17日,《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 “現在我國通航業的規模還比較小,但這個思路是對的,先把機場建起來,通達性實現以后,需求逐步就會就有了。”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于一博士如是說道。 記者了解到,建成超過500個通用機場的《意見》背后,存在建設審批流程繁雜的難題。而通用機場運營公司方面,還正找尋著如何實現盈利的答案。 審批步驟最快需1年 “如同完善的公路網絡是汽車消費的前提,遍地開花的通航機場也是行業真正爆發的前置條件。”于一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我國具有許可證的通用機場約為62家,臨時起降點數量超過300個。而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可供通用航空使用的機場為1.9萬多座,連接5000多個社區;巴西也擁有約3350座通用機場,遠超中國。 目前,在民航局注冊的通用航空機場不足100個,而根據《意見》,到2020年,通用機場建設數量將超過500個,也就是說,4年內,將建設超過400個通用機場。 “審批難”的問題,是目前通用機場建設限制因素之一。 “審批流程仍然復雜,前前后后有數十個步驟,需要協調軍方、民航、地方政府,所以周期比較長。”于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一個通用機場從審批、建設到頒證要經歷50多個步驟,花費時間可達2年。 據了解,通用機場的建設審批包括選址設計、建設實施、驗收審批和日常使用四個階段的審批。其中,政府方面主要涉及選址審批與立項審批;民航地區管理局則負責受理、批復通用機場的選址、建設與使用許可。 “通用機場建設的標準還比較高,審批流程還比較長。”正陽通用航空機場投資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即使是審批流程順利,“最快也需要1年時間。” 不過,早在2014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決定向地方政府下放通用機場等23類項目核準權限,這也被業內認為是政府部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的重要體現。 盈利模式還在探索 目前來看,通用飛機并不像汽車般普及,通用機場也就無法像高速公路一樣依靠收費實現盈利。 “通用機場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大多是不賺錢的。因為它不是一個盈利性的設施,而是屬于公共基礎設施。”于一告訴記者。 “現在實現盈利很困難,企業也還在探索盈利模式。”據正陽通用航空機場投資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業內探索較多的是“機場+地產”模式,但也存在難點。 “一是因為一般來說,通用機場離市區遠,位置較偏,地產開發價值很難實現;二是現在地產就一線城市比較好……即使做地產開發,也不一定能彌補機場的投資。”前述人士說道。
據了解,國外面向公眾開放的通用機場可以申請政府補貼,“以美國為例,政府負責通用機場的改擴建投資和虧損補貼,老百姓使用通用機場基本是免費的。但在國內,因為有些通用機場是由私人企業投資的,目前又缺少政府補貼,企業在成本壓力下只能高收費。”于一說道。 |